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首页  >  党委纪委  >  党建动态  >  正文

    刘云山同志在第十五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11-02 学院办公室 点击:[]

    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刘云山同志在第十五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26日

     


      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是中央批准,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党中央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曾庆红同志、李长春同志亲自审定了会议方案和会议的主要文件,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强同志、至立同志出席了今天的会议。根据中央精神,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等学校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1.建设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巩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体现和贯穿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建设和谐校园,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中央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体现到高等教育发展中,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高校各项工作中。建设和谐校园,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重点,实现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相和谐,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积极健康发展。

     


      2.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大战略选择。高等学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人数来看,目前我国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2200多所,在学学生超过2300万,教职工200多万。这么大的规模(规模是世界第一),这么多的学生和教职工,充分说明高等学校是社会肌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从作用来看,高等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1.7%建在高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35.3%建在高校,两院院士有38.7%在高校任教,每年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的也有半数以上在高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约占全国90%,研究经费、项目和成果均占全国80%以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高等学校提供着重要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从影响来看,高校是思想文化最活跃、知识信息最密集的地方,高校学生涉及千家万户,家长时刻关心,社会普遍关切,海内外都非常关注,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没有高校校园的和谐,就难以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我们要切实把和谐校园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3.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校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大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自觉道德意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还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与高等学校的教育密不可分,都与校园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只有大力建设和谐校园,形成和谐的办学理念、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和谐的体制机制、和谐的校园氛围,才能更好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优化育人环境,激发校园活力,凝聚师生合力,形成团结和睦、共同育人的局面;才能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学相长,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为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4.建设和谐校园是充分发挥高校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必然要求。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否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系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分子进行创造性劳动、取得创造性成果、作出创造性贡献的重要基地。没有校园的和谐,我们的知识分子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也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取得教书育人、贡献知识的成果。建设和谐校园,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形成相互学习、和谐融洽、团结协作的良好环境,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体制机制,对于激发创造精神,保护创造热情,鼓励创新实践,把广大知识分子的潜能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知识分子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推进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建设和谐校园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党组织担负着党在高校联系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职责,建设和谐校园是高校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也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搭建了广阔舞台。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校园,必将更好地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和高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必将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管理学校事务、协调利益关系、维护校园稳定的能力;必将使党在高校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高校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校园这一重要任务,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为全面落实党的各项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牢牢把握和谐校园建设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准确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贯穿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得到切实贯彻和充分体现,为高校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1.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就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也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干扰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认识社会思想的主流和支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高扬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就是要明确,不论社会生活如何纷繁复杂,不论人们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元多变,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能动摇。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高校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2.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就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想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必须有一个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建设和谐校园,一定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最大限度地在高校师生中形成思想共识。

     


      3.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就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揭示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建设和谐校园,就要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4.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就要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准绳。建设和谐校园,要在广大师生中广泛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

     


      建设和谐校园,涉及内容很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密切联系高校发展实际和高校师生思想实际,突出重点,找准工作着力点,卓有成效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1.紧紧抓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这个首要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高校尤其要走在前列,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一是进一步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要继续组织好《江泽民文选》学习活动,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科学体系,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把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要深入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积极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深入回答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广大师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析事明理、解疑释惑,不断提高观察事物、辨别是非、把握方向的本领。二是大力建设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穿到学科建设、教材建设、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评价等各个环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教学等各领域的指导地位,使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要重点抓好教材编写工作。按照已有规划,需要编写的重点教材,初步确定为150多种,第一批4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已经出版,其他3种也将很快推出,9种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工作正全面推进,第二批15种教材编写工作将在2007年启动。要继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一级学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二级学科,以哲学社会科学分领域研究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进一步构建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三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2006级新生开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全面实施。新课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要以新课程的开设为契机,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骨干培训和学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要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狠抓教学方法改革,推广和交流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四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在广大师生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充分发挥报告会、主题活动、理论社团等载体的作用,积极探索在网上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的新方式,培养大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紧紧抓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和谐校园,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高校办学的根本问题,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向深入。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回头看”工作。前不久,中央就贯彻落实《意见》的情况组织了一次督促检查,印发了督查汇报会的会议纪要。2007年,各地各部门要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工作,认真组织自查,深入调查研究,查找突出问题。重点要看各级党委、各有关部门和各个高校是否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看中央的一系列措施是否得到认真贯彻落实;看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否有了明显进展。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证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回信的活动,大力开展师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要分期分批开展师德教育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按照“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结合教师队伍的状况和特点,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三是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理念,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高校工作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统筹课内、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统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统筹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作用,统筹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促进大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建立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要求、便于具体操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努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要坚持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教育人引导人,又关心人帮助人,进一步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3.紧紧抓住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良好心态这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压力日趋明显,这既能够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奋发进取的精神,也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障碍以至情绪失控等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构成比较复杂,有的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有的家境比较贫寒,有的抗挫折能力较差,有的自卑心理较重,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一是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心理辅导和咨询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优化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患等方面,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健全心理咨询网络,配备足够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生活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服务体系,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有效预防。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正确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运用心理调节方法。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三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要注重运用广播电视、校报校刊、板报墙报、校园网络等各种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普及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互助和自助作用。

     


     4.紧紧抓住校园文化这个重要载体。繁荣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体现正确办学方向、具有浓郁学校特色、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一是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要结合学校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规律,努力形成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形成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二是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要着眼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社区、学生公寓、校园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积极开展主题创建活动。要按照有利于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有利于广大师生和基层单位普遍参与、有利于持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原则,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2007年是迎奥运的关键一年,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提升师生文明素质,为迎奥运营造良好的文明环境。要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活动,立足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让大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要以“共铸诚信”活动为载体,加强诚信建设,引导师生从具体事情入手、从一言一行做起,做到讲诚信、重操守。要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推动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四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要适应环境育人的要求,重视校园景观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要切实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对课堂、讲坛、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等的管理,确保它们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决不给错误的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要注意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知名校园网站,强化管理、因势利导,有效引导网上舆论,使校园网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渠道、新平台。

     


      5.紧紧抓住高校发展这个主题。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校园要和谐,也离不开学校的发展。促进高校发展,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永恒主题。要以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以和谐校园建设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要着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一是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要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继续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合格接班人,适当控制招生规模,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二是进一步优化高校结构。要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优化高校结构,调整高校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稳步发展普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职教育,推动各类高校协调发展,引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三是进一步规范高校管理。要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完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式,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知识、技术、手段,把科学严格的管理和细致入微的服务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校应急管理体系,认真落实责任制,妥善处理校内发生的突发性事件。

     


    6.紧紧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建设和谐校园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深刻认识培养高素质队伍的重要意义,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努力把高校队伍建设的工作抓实做好。一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切实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要高度重视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把那些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人选拔到高校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选配好一把手,确保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二是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兼具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攀科技高峰的自然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一支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术造诣高、创造活力强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一支坚持正确方向、社会责任感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奉献精神强、善于与大学生沟通交流、能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支品学兼优、群众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骨干队伍。三是切实抓好教育培训工作。要根据各高校的特点,继续在新闻院(系)、哲学社会科学院(系)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把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规章制度,使学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要继续抓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五部委联合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已成功举办12期,培训骨干1400余人,各地也积极开展研修活动,2006年已成功举办80余期,共培训学员8000余人。实践证明,研修班是好的,受到了学校、教师的欢迎。2007年,要继续落实研修任务,巩固和扩大研修成果,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四是团结凝聚广大知识分子,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为知识分子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广阔空间,创造良好环境。要善于同知识分子交朋友,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增加了解、增进感情,特别是要同那些学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大的高校教师加强联系,经常听取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政治上、学术上的影响和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广大知识分子为推动高校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建设和谐校园,关键也在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既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各项工作,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不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深入发展。

     


      1.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和谐校园建设。建设和谐校园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各级党委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综合协调、有关部门主动配合、高校具体负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各方面相互配合、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合力。要大力宣传和谐校园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总结建设和谐校园的成功经验,推出一批先进典型,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支持和指导,加强督促和检查,帮助解决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高校党组织要努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高校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和推动力量。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健全领导机制,加强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健全组织网络,创新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使院(系)党组织工作更加贴近师生员工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要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大学生“支部建在班上”的成功做法,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探索党的工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区、进学生社团组织的有效机制,为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经费支持。要加强对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的重要作用,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独特优势,支持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好地凝聚、引导和激励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不断提高素质,积极投身和谐校园建设。

     


      3.巩固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推动和谐校园建设。2005年以来,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高校党员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高校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当前,要把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同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结合起来,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加强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努力使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高校广大党员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转化为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最后,强调一下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成绩,成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约有250多所,在校大学生约有100多万人。民办高校自主权较大,用人机制灵活,教学手段和内容更新较快,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工作优势。但要清醒地看到,民办高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规范和管理。特别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仍然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个薄弱领域,有些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不到位,作用发挥不明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维护民办高校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证。要全面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选好配强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政府派驻学校的督导专员,确保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要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要求配备辅导员、班主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把维护民办高校安全稳定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全力维护民办高校的和谐稳定。

     


      同志们,200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为繁荣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条:数学系制定学生党员发展流程一览表务实推进党建工作
    下一条:本学期第三次党委书记工作例会简报2007年第11期

    关闭